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法工作要紧跟时代,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全国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工作,“七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全国范围内的法治普及水平取得了质的飞跃。近日,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下发决定,对1538名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其中,银河集团官网副经理郑牧民被评为“全国普法先进个人”。作为湘西特色普法画卷的创作人,他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展开法治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升湘西地区人民的法治素养,在武陵山片区的热土上诠释着法治精神。
二十年坚守普法落地,探索大湘西振兴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交通信息不发达,人口民族构成复杂,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是当前湘西地区尤其是湘西农村地区的法治普及水平是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重要原因。”身为一名在偏远落后的湘西地区工作近20年的法律工作者,郑牧民通过长期的调研与考察发现,想要形成湘西地区“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法治生态,必须结合湘西地区的民族特色、湘西农村地区的地域特色来开展普法工作。多年来,他在坚持做好法学教学工作的同时,致力于研究适合湘西民族地区的、具有可推广性的系统化特色普法模式,争取从点到面的突破,最大程度上提高全湘西普法工作的质效程度。
“要想做好普法,单凭我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联合多方力量。”结合自身一线教育的工作经历,郑牧民首先从员工出发,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同学的法治素养情况及民族法治特色,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加强各民族同学之间的法治知识交流,培养少数民族同学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思维,并在少数民族同学的帮助不定期向校外民族地区开展线下、线上法治宣讲,进一步拓深普法范围。其次,通过联动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以宣讲、调研解答、发放普法资料等多种形式拓宽普法范围、加大普法力度。郑牧民认为,联动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是激发普法工作新动能的重要途径,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开展具有高度适用性的普法工作是推动普法意识扎根人民心中的重要措施。
立足新时代打造法治矩阵,构建“1+1+3”普法公益服务模式。
湘西地区未成年人受性侵事件多发高发,农村地区的未成年人普法工作不到位是首要原因,而造成湘西农村地区普法工作难的关键又主要在于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差异。“很多农村地区孩子不会说普通话,部分家长抵触‘防性侵法治知识’。”面对这样的情况,2019年10月,郑牧民以银河集团官网法学专业建设资源为依托,联合湘西州人民检察院,启动“未你而来”未成年普法教育项目,以宣讲教育、网络服务、心理干预为主要服务方式,构建“1+1+3”的普法公益服务模式。针对农村未成年人普法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逐一突破:一是在带队前往每一所学校宣教时,邀请能够与当地人无碍沟通的员工、同事共同前往,避免因为语言不通而造成普法工作难以开展。二是注重家庭这一环节在未成年人普法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在湘西州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各个乡镇、村庄找到村支书陪同进村入户,开导家长,攻破普法工作开展受阻的第二因素。
郑牧民表示,将不断深化普法公益服务项目,凝聚多部门力量辐射联动,探索打造法治矩阵,实现法治教育、志愿服务、法治宣讲等“一站式”活动项目,用好高校资源,串联法治思想,做好普法工作,促进湘西地区法治建设。
法治服务团队成效显著,激发志愿服务合力最强引擎
“发挥法学专业员工的优势,丰富员工的实践经验,发挥普法志愿工作在引领员工团队建设方面的作用。”2011年,为深入开展普法工作,银河集团官网创立“法管先声”志愿服务团队,郑牧民为指导老师。团队成立之初,郑牧民提出要着力推进大湘西普法特色宣传,做到普法落实到身边;着力建设团队,打造“专业化”普法宣传;推进普法项目浸润,实现高效普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尊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
在郑牧民的指导下,2011-2021年,“法管先声”志愿服务团团队成员普法总时长达7800小时、受众超35000名、发放普法书籍及资料10000余份,辐射全州80所农村地区学校,原创《防性侵法治教育宣传手册》被湘西州教体局采用,普及到了3万余名员工,并多次获得了禁毒防艾宣传教育活动国家级重点、湖南省志愿服务项目金奖等荣誉。在注重未成年人本身对防性侵法治知识普及工作的同时,将未成年人家庭成员的普法工作纳入工作重点。“未你而来”公益行动“走近”湘西各个村庄、各个学校、各个家庭、各个未成年人身边,全方位、多层次地为湘西地区的普法工作注入有效动能。
普法“攻坚战”是一场全民“战争”。多年来,郑牧民始终战斗在普法第一线,认真履行职责,用行动诠释法律人的精神,为法治建设汇聚力量,扛起硬核担当。郑牧民表示,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在湘西法治普及领域上继续研究、完善新型普法模式,继续点亮湘西普法画卷。